漫谈技术不相干的心得体会

写在前面

在入职场经历过许多后,难免对一些事物产生一些想法。其实这是件令人胆颤的事情,意味着自己的思想开始固化,进一步远离了青少年的世界。

不过,无论如何都要面对事实。无论自己所认知的东西对或错,都需承认内心的真实想法,如此才有可能改变(进化)。因此我给自己创造机会,把一些想法表达出来,无论被认同、被吐槽或被反驳。

适用人群

入门——初级√——中级——高级;本文适应初级及以上。

融于团队最佳实践

融于团队,应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,一个是被lead的成员(一线工作者)贡献自己的脑力与体力,一个是leader这名成员贡献自己的脑力与体力。因此,为了方便理解,这里从被lead的成员和leader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分别描述。

被lead的成员视角

头脑风暴时尽力抛出自己的想法

话题相关且有逻辑的想法好于话题相关却没有逻辑的想法,好于话题不相关的想法,好于沉默不语。

侧重表达并达成共识

平时对工作有想法,应侧重表达并达成共识,避免情绪化但毫无价值的争论。一个点是表达,让大家明白这种想法的背景缘由,征求大家的意见与反馈,然后尽可能地尝试抛出一个方案(很关键,否则讨论会变成没有结果的讨论,会浪费很多时间);另一个点是收集大家的反馈,并推敲有价值的反馈,如果发现有价值的观点,可以私下里找抛出此观点的人进一步讨论;如果最终得出一个结论,记录过程与结论,这就是一个过程可追寻且有成果的工作。

让团队其他成员了解自己所做的事

无论在团队里做的是什么,最佳实践是让团队成员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。最差的情况也应该保证直属leader了解其中的细节。

当深入一个细节做事情时,很容易把一件事情做成只有自己才能做的事情。这种情况无疑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负担,同时也给团队造成一定的负担。寻找一切可以存在的方式,通过分享、文档、培训等方式,让团队的成员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,是一件百利仅有一害的事情(这唯一的害处可能是占用了大家的时间,不过总有喜欢学习的小伙伴~)。

最差的情况下,让leader成为做上面事情的人(下下策)。

注意语言组织能力

条理清楚且有重点的描述,好于清晰条理的描述,好于流水账式描述,好于零描述。

leader的视角

我一直认为,领导的主要存在价值是为自己所lead的同事服务。不过在看了一些管理类的文章,发现只是不同人管理风格的差异而已。不过无论风格如何,下面几条应该是相同的。

讨论时应该有的观察力

短时间里鉴定头脑风暴,信息同步,求助信号等信息。尤其在日常化的会议中,根据性格差异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,而每个人在头脑风暴、信息同步、潜意识求助等不同场景下表达方式又会不同。如果某个时刻能够快速鉴定某个人的描述属于哪个类别,从而做出相应的反馈,会大大提升lead效率。

描述清楚目的以及初衷

如果是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,应描述清楚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以及初衷,可以征求执行者的想法或方案,应避免一句话指令式需求。

如果leader不想把决策权禅让给实施者(一般不要这么做,见下一条),那么需要在下发任务时描述清楚任务的目的及初衷,给任务定个性,收集信息,预研,任务拆分,实施,等等。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,在任务定性不明确的情况下,同一个任务可以有一百种做法。

决策是leader存在的最大价值

如果一件事情leader没有办法得出好的决策,那么被lead的人更难以得出好的决策。当然这里决策的具体表现按照leader的级别不同(比如某个leader和这个leader的leader对比)存在差异。

这里应该避免僭越权力的陷阱,比如leader A的leader M给A下发了任务,A立马以M相同的视角把任务下发给被Lead的B(绕过了分析、拆解)。原来应该由A得出决策(通过整合自己所知的信息得出决策,或者组织会议收集信息后得到决策),最后却变成由B做出决策。在A的消息面更广而B的消息面相对较窄的情况下,后者得出的决策质量很大程度会比前者得出的决策质量低。

授权的艺术

”权力越大,责任越大。”不过实际中遇到的大部分情况是,在授权不够大的情况下,要求某个人承担较大的责任。当然这里的授权不仅仅指决策权,还有支配权。

比如把任务分配给多个人组成的团队,授权团队中某个人有决策权,但不授予支配权。此时很大概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内耗,最坏情况会影响任务的正常完成。

小结

平日里比较喜欢观察(毕竟涂了近六年的鸦),积累了一些思考。最近的一段时间里,先后和多位朋友讨论到了职场上的成长问题,于是拣了其中一部分写下来,从普通一线成员、leader视角分别列举了几个点,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吧。